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紫薇花在古代被称为“百日红”“官样花”“紫绶花”等,是深受人们幸爱的吉祥花。但古代的文人画家往往淡泊名利,对做官不感兴趣,所以在古代以紫薇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见。 古人留下的“紫薇花”墨迹较少 紫薇花,有一个很高贵又很女性化的名称。在我国的传统花卉中,它的地位虽不及梅花、兰花、牡丹、芙蓉、芍药、荷花等,也算得上是传统名花之一。紫薇树姿优美,花色艳丽,花期可长达数月,素有“百日红”之美...
笔者在研究抗战艺术过程中,曾搜集了关先生在抗战期间的活动史料,并先后两次拜访过他。其抗战爱国的崇高精神,艺术上大胆创新实践的勇气,可歌可敬。回顾大师的艺术经历,更可深刻理解其艺术理念:“行脚有心师造化,手头无处不江山。” 桂林,“行万里路”计划第一站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,1935年进高剑父创办的春睡画院,成为高剑父的入室弟子,遂易名关山月。抗战爆发,他随师逃难澳门,住在普济禅院里画抗战宣...
《潇湘八景》的母题起源甚早,早在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书画篇》中,就记载有这八处湖南潇水湘江之间的景色,分别是:山市晴岚,烟寺晚钟,平沙落雁,远浦归帆,江天暮雪,洞庭秋月,渔村夕照,潇湘夜雨。这八处景色,各有相对应的山水景点,从宋到元明,为诗人、画家所采入笔下的不知凡几,又以南宋和明末两时期最为流行。 明末画家画八景成册,是一种流行风尚,至今传世作品多以册页为主。如盛茂烨所画绢本《洞庭秋月》一开...
此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,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历久弥新。通过画中所描绘的建筑判断,画中的情景当为宫廷中欢度端午的场面。华丽的宫廷楼阁位于画面的右下角,湖水以留白的方式体现出来,远景为青绿的山峦。画面中,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,生动有趣。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,灵动飘逸。
由于宋代画家武宗元所作的《朝元仙仗图》的题跋及藏印经历代藏家及画商割去,而黄苗子所藏原题跋蓝晒本也已散失,因而对该图的递藏无法进行准确考证。到底《朝元仙仗图》如何从宋代留存至今,并辗转流落在广东?这大概已不可考究。但根据所见资料,对该图在广东流传百年的递藏情况还是可以进行一番梳理的。 在相关的文献中,《朝元仙仗图》最早出现在《常惺惺斋日记(外四种)》(谢兰生著、李若晴等整理,广东人民出版社2...
地黄汤帖 唐人摹本 (局部)25.3×24.0厘米 王献之 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“来”字释读的现况 传世王献之《地黄汤帖》句读释文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解开,其中最难解开的谜团当是首行第七字“来”,古今各种版本释文产生巨大差别的原因,也源于此字,为此,笔者通过文字学、训诂学、中医药学、书法文献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阐释,以图解开谜团。 此帖第一句文本为:“新妇服地黄汤来似...
柳公权的大字在米芾看来病在大小不相称而不自然,那么颜体大字的不自然是出于何种缘故呢?“小字展令大,大字促令小”,或是张颠教颜真卿的谬论。 米芾的论书文字中,有不少涉及到大字榜书。他对唐人大字多不以为然,对颜真卿、柳公权的批评尤其激烈,“山水李成只见二本:一松石。一山水四轴。松石皆出盛文肃家,今在余斋。山水秀润不凡,松劲挺,枝叶郁然有阴,荆楚小木无冗笔,不作龙蛇鬼神之状,今世贵侯所收大图,犹如...
我几十年在地方从事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,余暇的一个趣味,则是对联与书法。因为常年下乡,在进贤山水田园间历史悠久、环境优美和众多中国传统村落里走来走去,不时会发现一些素材,或说与师友,或自己揣摩,整理出对联来,更有好事的时候,我也会请师友撰写或书法出来,不少师友也会主动为之,让我欣喜不已。对联书法之笔墨情缘,还是有点意思。 1996年,我在当代文化人张中行先生府上聊天。记得当时拿着一张进贤地...
面谕帖 宋 米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《面谕帖》又名《求致翟画王帖书》《职思堂帖》《浙干帖》,纸本,纵二十六点二厘米,横四十六点五厘米,该帖为翰牍九帖之一,为米芾给友人陈师锡之书信。曾为文徵明、董其昌、季彤、潘正炜等所藏。据徐邦达先生统计历代著录有《东图玄览编》卷三、《真迹日录二集》《吴氏书画记》卷五、《平生壮观》卷二、《石渠宝笈初编》卷二九、刻《三希堂法帖》第一五册等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...
陈振濂 简牍百态之二十三 简牍之所以成为学问,根基于19—20世纪之交西方探险家斯坦因、伯希和、斯文·赫定、大谷光瑞及各英、法、俄、日外国探险考古队等等在新疆甘肃探险活动所获取的资料群。当时被发现的汉晋简牍只有几千支,虽然引起社会各界轰动;但几千支残简,仍不足以构成一个“学”的规模。当时王国维、罗振玉编的《流沙坠简》,也只是依靠斯坦因的简牍考古材料编撰而成,并非第一手资料。直到百年以来,尤其...
问君何事日憧憧?烦恼场中错用功。 莫道圣门无口诀,良知两字是参同。 此诗为心学大师王阳明的《良知诗四绝卷》第一首,作于嘉靖七年(1528年),书法作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。 作为一名思想家,阳明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典籍,但他的墨迹、信札却屈指可数。而即日起至2月28日,在绍兴博物馆举办的“圣贤之道——阳明的故事”王阳明个展中,我们就可以看到其书法的空前大集合。据策展人沈一萍介...
孔夫子的《论语》涉及面非常广,包括饮食烹调,“食不厌精”就是名言之一,“脍炙人口”的成语出典也从《论语》中来。宋元明清,江南一带已成为文艺复兴重镇,深厚的底蕴让江南文化色彩呈现“高汤”的味道,书法的味觉弥漫在书法家纵情挥洒的笔墨中,拂之不去。 花巨资收藏晋代陆机《平复帖》、唐代杜牧《张好好诗》帖等并无偿捐赠给国家的张伯驹,自己是一个著名书法家、美食家,2017年拍卖会上他的一张菜单(上世纪5...
《颜勤礼碑》碑阳、碑阴共三十九行,碑侧五行,共计一千六百六十七字。此碑用笔高古,从容于法度之中,纵情于笔墨之外。《颜勤礼碑》是颜真卿晚年所书,其书法艺术已臻成熟之境,通篇气势磅礴,用笔苍劲有力,高古典雅、遒劲豪宕,是“颜体”中的代表作。 颜真卿(709-785),字清臣,京兆(今西安)人,祖籍琅琊(今山东临沂),其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大儒,有《颜氏家训》流传于世。颜真卿在“安史之乱”中于朝廷危...
白砥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位书家,最近他从《圣教序》“况乎佛道崇虚,乘幽控寂,弘济万品,典御十方”的句中,取“弘济”二字为题材进行创作。看了大约有近20幅作品,每幅4尺整纸,幅幅的表现都不同。在他笔下的“弘济”二字,就像手中的“七巧板”,随意摆放,奇趣横生。在各幅作品中的笔法变化、字体造型、章法布局,看似不太经意,细品却是别具匠心,表现出博大、厚重、古拙、灵动、萧散等多种艺术境界。不由得领略到他深厚的传...
朱孝臧 书法 沈尹默被荷兰学者、《世界美术大辞典》主编高罗佩称为“民国第一大书家”,如此高的评价,虽是一家之言,但仍然吸引我们去深入了解朱孝臧的人生,去认识他那超强的书法艺术。 说起朱孝臧,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词人,与王鹏运、郑文焯、况周颐并为晚清和民国年间“四大词人”,甚至享有一代词宗的美誉,但很少有人知道,他还是一个书法家,而且是个书法大家。当代著名的书法评论家马啸先生甚至这样评价他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